柳籍工匠、“大国工匠”——郑志明自强不息:从职高毕业生到大国工匠

来源: 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发布日期: 2024-11-26 14:28   

从一名职高毕业生成长为广西汽车集团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大国工匠。郑志明从事钳工工作二十余载,精益求精,自强不息,铸就无数汽车梦想骨架,也塑造自己是传奇故事。

郑志明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开展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现场领奖,其获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图片来源:柳州1号)


苦练技艺,“雕琢”到极致

1977年,郑志明出生于柳州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97年,郑志明从职高毕业后进入广西汽车集团,成为一名钳工学徒。

汽车零部件生产对精确度要求非常高,小小的间隙问题很可能导致生产出来的零件不合格。27年来,郑志明秉承着“一生只磨一剑”的人生信条,用心“雕琢”手中的每一个零件,在生产一线苦练技艺,全身心投入到研磨、锉削、划线、钻削等各项工作中,练坏的工具能以吨计。

郑志明在进行零件的测量(摄影:石峰)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郑志明已将钳工技能练得炉火纯青。他利用手工锉削可将零件尺寸控制在0.003mm以内,钻孔孔位误差可控制在 0.05mm以内,设备导轨安装面经手工修磨后平行度误差可以控制在0.005mm,设备同轴度、平行度等精密调整均可以控制在0.005mm以内。此外他还自学了UG三维建模和机械设计,从一名职高毕业生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他参与设计并实施完成的创新项目获得过6项广西重工业先进工艺工装成果、优秀设备改造成果一等奖、6项广西重工业先进工艺工装成果、优秀设备改造成果二等奖及3项广西重工业先进工艺工装成果、优秀设备改造成果三等奖、发明型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他也成为了广西汽车集团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技能大师,2022年更获评了年度大国工匠。


大胆创新,妙手攻难题

说到“柳州制造”不得不提红极一时的“五菱神车”,这款“神车”——五菱宏光,翻得山,涉得水,上得了高速走得了烂路,扛得起重物拉得走动物。能够支撑它在极端条件下行驶的正是它身上数百个零部件,而除了发动机外的其他核心零部件很多都是由郑志明和他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研发的设备造出来的,这些核心部件的精度和质量为五菱“神车”走向世界舞台奠定了基础。

郑志明(中)在给工人们进行夹具使用的培训(摄影:石峰)

比如五菱宏光后桥总成开发过程中,需要从190直径的孔内放入多个液压压头来反压特种螺栓,这是开发项目中的难题:该后桥减速器安装部位需从桥包内部反压入9颗特种螺栓,螺栓与桥壳上的孔的配合属于过盈配合,需要1.5吨力才能压入,而桥壳上的安装孔只有190mm直径。在压螺栓的同时还需要同时压入左右半轴油封,并且还要保证每次压入的油封有自动识别数量和检测油封正反的功能,这项装配技术需要无人操作。

面对难题,郑志明没有皱一下眉头。他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他反反复复研究产品结构,利用UG技术一次次建模匹配,睡觉都想着怎么解决问题。通过反复研究论证,他提出了5缸多级旋转串联油缸体,利用该机构,通过两次旋转压装便可解决9颗特种螺栓的反压装问题。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5孔串联缸体加工难度大,需要用到坐标磨,当时整个广西都找不到坐标磨床,研发时间又非常紧,这可怎么办?郑志明开动脑筋大胆提出利用夹具定位,再通过内圆磨来完成,经过反复论证,终于拍板制造,并在他的指导下精准地完成了5孔串联缸体加工。该设备仅用2个多月的时间制造完成,并完美实现后桥壳特种螺栓的压装,同时设备也设计了自动导油封及油封正反放错装置。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到各分公司,该设备共投产了13台之多。为“五菱宏光”车成为“神车”做出巨大贡献。


不惧挑战,成果填空白

不惧挑战,立足岗位,以技能促生产,是郑志明工作的一向作风。 2019年广西汽车集团与日本企业合资的子公司柳州广菱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接到一项紧急任务:需要在245个小时内,将一条现有的后尾门包边和发动机罩包边的生产线,改造成柔性生产120S尾门和发动机盖产品的生产线。按照合资公司约定,该技术是由日方提供并且负责实施。由于技术复杂、时间短任务重,日方技术人员认为这项任务不可能完成,并且提出异议。同时他们认为日方完不成的任务,中方也不可能完成,要求延长改造交货日期。但是是客户坚决不同意推迟交货日期。于是合资公司的领导找到了郑志明技能大师工作室,希望能帮忙解决问题。郑志明带着他的团队深入现场了解情况,然后毅然接下这个艰巨任务,最后工作室成员在郑志明的带领下,用了整整171个小时,就完成整个改造项目的所有工作,比原先预计245个小时缩短了1/4的时间,保障了120S尾门和发动机盖产品这两种产品的顺利生产。郑志明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们中方的技术能力非同凡响,日方代表对此频频称赞。

郑志明(左一)在给工人们讲解设备的使用步骤(摄影:石峰)


培养工匠、弘扬工匠精神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端技能人才,高端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郑志明清楚地认识到,在实现汽车强国梦的征途上,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必不可少。

2014年以郑志明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挂牌,工作室成立后,郑志明经常带领工作室成员在全国范围宣扬工匠精神,每年参与各种宣讲活动几十场,同时把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悉心传授给“徒弟”们,在培训技能人才方面郑志明有自己一套方法,他发明的“调芯钻孔法”、“研推修锉法”是钳工技能比赛的独门绝技,他利用自己独门绝技培养出来的徒弟多次在市级、区级比赛中获奖。

郑志明以工作室为平台每年组织近200多课时传经送宝授课活动,让更多的技能人才不断的快速成长。先后共带出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200多名高技能人才。这些人才如今已经活跃在中国各大汽车制造企业,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继承并发扬着郑志明的精神。

郑志明介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图片来源:央广网)

作为一名技术工人,郑志明二十七年如一日,时刻秉承工匠精神,反复磨炼,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在岗位上默默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演绎了新时代“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工匠风采,并将柳州工匠的匠心匠魂发扬传承!

文:周文婷

图:柳州1号、央广网、石峰

审核:吕猛椿


工作动态

柳籍工匠、“大国工匠”——郑志明自强不息:从职高毕业生到大国工匠

来源: 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发布日期: 2024-11-26 14:28   

从一名职高毕业生成长为广西汽车集团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大国工匠。郑志明从事钳工工作二十余载,精益求精,自强不息,铸就无数汽车梦想骨架,也塑造自己是传奇故事。

郑志明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开展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现场领奖,其获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图片来源:柳州1号)


苦练技艺,“雕琢”到极致

1977年,郑志明出生于柳州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97年,郑志明从职高毕业后进入广西汽车集团,成为一名钳工学徒。

汽车零部件生产对精确度要求非常高,小小的间隙问题很可能导致生产出来的零件不合格。27年来,郑志明秉承着“一生只磨一剑”的人生信条,用心“雕琢”手中的每一个零件,在生产一线苦练技艺,全身心投入到研磨、锉削、划线、钻削等各项工作中,练坏的工具能以吨计。

郑志明在进行零件的测量(摄影:石峰)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郑志明已将钳工技能练得炉火纯青。他利用手工锉削可将零件尺寸控制在0.003mm以内,钻孔孔位误差可控制在 0.05mm以内,设备导轨安装面经手工修磨后平行度误差可以控制在0.005mm,设备同轴度、平行度等精密调整均可以控制在0.005mm以内。此外他还自学了UG三维建模和机械设计,从一名职高毕业生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他参与设计并实施完成的创新项目获得过6项广西重工业先进工艺工装成果、优秀设备改造成果一等奖、6项广西重工业先进工艺工装成果、优秀设备改造成果二等奖及3项广西重工业先进工艺工装成果、优秀设备改造成果三等奖、发明型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他也成为了广西汽车集团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技能大师,2022年更获评了年度大国工匠。


大胆创新,妙手攻难题

说到“柳州制造”不得不提红极一时的“五菱神车”,这款“神车”——五菱宏光,翻得山,涉得水,上得了高速走得了烂路,扛得起重物拉得走动物。能够支撑它在极端条件下行驶的正是它身上数百个零部件,而除了发动机外的其他核心零部件很多都是由郑志明和他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研发的设备造出来的,这些核心部件的精度和质量为五菱“神车”走向世界舞台奠定了基础。

郑志明(中)在给工人们进行夹具使用的培训(摄影:石峰)

比如五菱宏光后桥总成开发过程中,需要从190直径的孔内放入多个液压压头来反压特种螺栓,这是开发项目中的难题:该后桥减速器安装部位需从桥包内部反压入9颗特种螺栓,螺栓与桥壳上的孔的配合属于过盈配合,需要1.5吨力才能压入,而桥壳上的安装孔只有190mm直径。在压螺栓的同时还需要同时压入左右半轴油封,并且还要保证每次压入的油封有自动识别数量和检测油封正反的功能,这项装配技术需要无人操作。

面对难题,郑志明没有皱一下眉头。他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他反反复复研究产品结构,利用UG技术一次次建模匹配,睡觉都想着怎么解决问题。通过反复研究论证,他提出了5缸多级旋转串联油缸体,利用该机构,通过两次旋转压装便可解决9颗特种螺栓的反压装问题。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5孔串联缸体加工难度大,需要用到坐标磨,当时整个广西都找不到坐标磨床,研发时间又非常紧,这可怎么办?郑志明开动脑筋大胆提出利用夹具定位,再通过内圆磨来完成,经过反复论证,终于拍板制造,并在他的指导下精准地完成了5孔串联缸体加工。该设备仅用2个多月的时间制造完成,并完美实现后桥壳特种螺栓的压装,同时设备也设计了自动导油封及油封正反放错装置。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到各分公司,该设备共投产了13台之多。为“五菱宏光”车成为“神车”做出巨大贡献。


不惧挑战,成果填空白

不惧挑战,立足岗位,以技能促生产,是郑志明工作的一向作风。 2019年广西汽车集团与日本企业合资的子公司柳州广菱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接到一项紧急任务:需要在245个小时内,将一条现有的后尾门包边和发动机罩包边的生产线,改造成柔性生产120S尾门和发动机盖产品的生产线。按照合资公司约定,该技术是由日方提供并且负责实施。由于技术复杂、时间短任务重,日方技术人员认为这项任务不可能完成,并且提出异议。同时他们认为日方完不成的任务,中方也不可能完成,要求延长改造交货日期。但是是客户坚决不同意推迟交货日期。于是合资公司的领导找到了郑志明技能大师工作室,希望能帮忙解决问题。郑志明带着他的团队深入现场了解情况,然后毅然接下这个艰巨任务,最后工作室成员在郑志明的带领下,用了整整171个小时,就完成整个改造项目的所有工作,比原先预计245个小时缩短了1/4的时间,保障了120S尾门和发动机盖产品这两种产品的顺利生产。郑志明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们中方的技术能力非同凡响,日方代表对此频频称赞。

郑志明(左一)在给工人们讲解设备的使用步骤(摄影:石峰)


培养工匠、弘扬工匠精神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端技能人才,高端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郑志明清楚地认识到,在实现汽车强国梦的征途上,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必不可少。

2014年以郑志明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挂牌,工作室成立后,郑志明经常带领工作室成员在全国范围宣扬工匠精神,每年参与各种宣讲活动几十场,同时把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悉心传授给“徒弟”们,在培训技能人才方面郑志明有自己一套方法,他发明的“调芯钻孔法”、“研推修锉法”是钳工技能比赛的独门绝技,他利用自己独门绝技培养出来的徒弟多次在市级、区级比赛中获奖。

郑志明以工作室为平台每年组织近200多课时传经送宝授课活动,让更多的技能人才不断的快速成长。先后共带出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200多名高技能人才。这些人才如今已经活跃在中国各大汽车制造企业,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继承并发扬着郑志明的精神。

郑志明介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图片来源:央广网)

作为一名技术工人,郑志明二十七年如一日,时刻秉承工匠精神,反复磨炼,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在岗位上默默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演绎了新时代“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工匠风采,并将柳州工匠的匠心匠魂发扬传承!

文:周文婷

图:柳州1号、央广网、石峰

审核:吕猛椿


copyright 2015 wglj.liuzh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 桂ICP备11004426号-3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119号
地址:柳州市桂中大道1号文化产业大厦12楼
联系方式:0772-2812452 网站标识码:4502000035